吴金星:神形兼备,仿古与创新并举

发表时间:2015-10-23      文章来源:正道拍卖

吴金星:中国玉石雕刻大师,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,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,擅长以圆雕技艺塑造动物件,其动物件作品神形兼备,趣味浑然天成,古朴中跃动现代生活气息,设计均较为简洁。吴金星在仿古的元素当中增添了自己的理解,在造型的表现手法上加以创新,使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,趣味盎然。

LOT51 吴金星 和田玉籽料螭龙纹扳指

 

动物件雕琢的最高境界:神形兼备

       在玉雕界,动物件雕琢的最高境界就是神形兼备,第一个是“神”即“神韵”,第二个是“形”,即造型、姿态,所谓的“神形兼备”就是这个意思。

       动物形象在人类的艺术史中屡见不鲜,在早期的人类活动中,动物是被当做具有神灵属性的象征,或者作为财富的象征,我们能够从洞穴壁画中看到。以动物作为文化表现形式,从某种意义上说,寄托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情感。

       所以吴金星的动物玉雕作品注重用作品来表达情感,传递感情。吴金星所雕刻的动物都是有情绪的,这使他的作品有了很高的辨识性。如果你想表现活的动物,表现他的生命力,就一定要注重动物的神态,以神态传递情感。例如发怒的猛虎、温顺的狗、悠游的巨龙,如此才能栩栩如生。

LOT236 吴金星 和田玉籽料龙牌

       立体圆雕要从六个面去进行考虑,立体感很强,而动物件一定要体现动物的力量感、爆发力、肌肉感,要让动物“立”得起来,这需要靠身体比例和线条来表现。吴金星所创作的玉雕动物件的线条是柔的,但“柔”绝不对等于“弱”、不等于“软”,柔的线条很有流动性,同时也蕴含着刚强的力量。通过线条的走向和对动物身体比例的把握,让动物看起来似乎在奔跑、在咆哮,即将一跃而起。

       这两者兼具之后,其他的算是细枝末节了,比如牙齿、爪子、耳朵,这些都是塑造形象的基本功。倘若没有神和形,即使做一个张大嘴巴的老虎,也不见得在咆哮,反而觉得在打哈欠。

       吴金星曾经雕刻过一件《貔貅》,短肢,粗颈,头前伸,具有明代貔貅的造型风格。但考虑到现在人的审美情趣,吴金星对貔貅的神态做了改动,面部线条做得柔和些,相对乖巧,尤其是嘴边的皮色处理,很巧,你看着它,他仿佛在对你咧开嘴笑呢。这样一件作品一改貔貅那种严肃的神情,但又不失威武霸气,放在家里既能感到有镇宅辟邪的气场,又能当宠物来欣赏,非常讨人喜欢。

LOT40 吴金星 和田玉籽料一马当先牌

 

在动物件表现手法上的创新

       除了貔貅咧嘴笑这样的改进,吴金星主要在虚实结合的雕刻手法上下功夫。中国人一向看重写意,讲求神似胜过形似。吴金星在动物件创作上,认为动物件可以只表现局部,不一定要全部写实,甚至可以进行适当的夸张和虚化,如此反而能够提升整体效果,营造动感,凸显张力,而不是一个呆板的、没有生命力的摆件。

       例如雕刻龙,当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,神龙必须得躲在云端,这是龙的文化属性,因此以写实的刀法刻画头部即可。吴金星雕刻的奔马,也只雕刻头部,马头做嘶鸣之状态,鬃毛不是贴在背上抖动,飞扬,飘逸,雄姿英发。而马的身体部分全部以抽象的线条去概括,这样一来,马儿就有了动感,仿佛扬起四蹄在飞奔,犹如一阵狂风刮过,让人看不清,如此,就比刻画一个完全的马的身体要妙得多。

       如此设计,还能以虚化的部分保留玉材的天然美。因此,吴金星的作品从来都不是“仿真”的,而是适当的夸张与虚实结合,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
LOT117 吴金星 和田玉籽料凤佩

LOT118 吴金星 和田玉籽料铺首佩

LOT193 吴金星 和田玉籽料凤佩

 

以上配图均为北京正道2015秋季拍卖会拍品图片。

北京正道2015年秋季拍卖会

品德——当代玉器臻品拍卖会

须弥山——邱启敬玉雕艺术展

重塑——当代玉雕名家艺术作品展

预展时间:2015年10月29日-11月1日

拍卖时间:2015年11月1日 13:00

拍卖地点:北京昆仑饭店

(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2号)

分享到:
文章评论
暂无评论
发表